1967年 秋 沈阳军区和省革委酝酿研究,并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原则同意,开始重新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冬 垦区开始接受北京知识青年。 1968年 春 由富锦县二龙山镇通往抚远县的国防公路——二抚公路开始修筑,总长235公里,在建三江境内路段为185公里,1970年竣工。 6月18日 由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批准省革委和省军区《关于建立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报告》。将农垦部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与省农垦厅所属大部分农场以及黑河农建一师、合江农建二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0日,省革委、省军区在哈尔滨市召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连以上干部代表大会,宣布兵团正式成立。兵团共接收国营农牧场93个,合编为五个师,辖58个团176个营,1300个连队,农场职工25.5万人,耕地面积1280 万亩。 9月12日 勤得利农场渔工陈庭华在乌苏里江主航道我侧捕鱼,与入侵的苏炮艇消防艇发生冲突,用斧子砍下了对方的高压水龙头。1969年8月26日,兵团为陈庭华记一等功。 11月17—24日 省革委同意兵团开发抚远荒原。兵团副司令员刘竹轩,参谋长张忠智一行七人去抚远地区踏察兵团六师各团建立位置,这些团的名称是:反修、东风、二道河、前进、东方红、前哨、五七、向阳、石头山、红卫、青龙山共11个团。分别由二、三、四师负责包建。12月下旬,组成兵团抚远地区第一领导小组。由友谊农场包建东方红团,后改57团。由二师抽所属各团900多人组建前进团,1970年改60团,1977年改前进农场。由四师虎林片各团组建红卫团;四师密山片各团组建青龙山团。 12月23日 兵团办公会议决定:取消月薪日计工资,一律实行月工资制。 12月23日 兵团接收各地城市知识青年来兵团。当年达三万人。此决定作出后,1969年全国各地城市知青来兵团18万人。 本年 垦区农业丰收。粮豆总产达33.6亿斤,单产达204斤,大豆总产7.6亿斤,亩产163斤,创历史最高纪录。39个农场有34个农场盈利,共计盈利5242万元。 本年 兵团现役干部近3000人调入垦区,安排在农场以上的领导机关。原东北农垦总局、省农垦厅所属的干部中有7000名干部,或以“执行修正主义办场路线”、“走资本主义道路”,或以所谓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历史问题,被“下放”,受排斥、挨批判。此情况一直延续到1971年夏天。 |